活动地点: | |
开始时间: | |
结束时间: |
文/李翰林 鹏扬基金权益研究部研究员
近日,国务院正式印发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分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,系统构建从技术能力、数据供给、算力支撑到应用生态、制度保障的全周期发展体系。我们认为该文件站位高、覆盖广、举措实,不仅是我国面对全球人工智能竞争的关键回应,更标志着AI正式成为驱动产业变革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引擎。
从政策框架来看,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覆盖科学技术、产业发展、消费提质、民生福祉、治理能力及全球合作六大方面,体现出从科研创新到产业落地、从服务升级到民生改善的多维赋能思路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文件提出“双向赋能”机制——AI在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,也将反向推动技术自身的迭代进步,这一闭环逻辑将显著加速AI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、从概念走向场景。
对行业而言,我们认为制造业、农业、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将迎来全要素智能化重构。工业软件、农业数智化、智能服务新模式等成为突破口,而智能终端与智能体普及率的目标(2027年超70%,2030年超90%)也将推动硬件创新与生态协同。在基础能力方面,政策突出数据、算力、模型、开源、安全等支撑体系,尤其强调高质量数据集建设、算力网络协同、AI芯片与互联技术,为整个产业链打下坚实基础。
此外,我们发现此政策在推进过程中注重“1+N”配套机制。未来半年预计将有一系列细化措施出台,涉及资金支持、税收优惠、企业认定、大平台建设等,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。
这一文件的实施,将系统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实现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乃至“领跑”的关键转变。企业应重点关注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,尤其是在工业智能化、科学智能、智慧治理等政策倾斜领域提前布局。与此同时,数据合规、算法伦理、算力效率、人才储备等基础问题也需行业共同攻坚。
整体来看,我们认为“人工智能+”正在开启一个以AI为底座的新增长周期,其影响不仅限于技术行业,更将全面重塑经济结构、社会治理与全球合作模式。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智能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十年。